三百六十二章:西行三千里_文娱重生狂想曲
笔趣阁 > 文娱重生狂想曲 > 三百六十二章:西行三千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三百六十二章:西行三千里

  尼玛真成了流量明星了,山河无奈微笑着为书迷们签名,足足耽误了一个多小时。

  网络时代,名人的私人空间被压缩到了极致。万事不由人!得到了多少,自然也会失去了多少。

  俞华,刘振云等人纷纷大笑调侃山河取乐,

  “托你的福,我还是第一次品尝被记者和书迷们围着的待遇!”

  “瞧瞧,这就是我们华夏头号文人的待遇,古之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恐怕就是如此之景吧?”

  山河白了俞华一眼,“我可不是美男子,也不是病秧子,看杀不了!”

  “哈哈…”

  在长安待了三天,与会人员登上火车前往兰州,在兰州逗留了一日后,又乘大巴来到了祁连山下的山丹军马场。

  看到了瓦蓝的天空下,一片绿油油的高山草甸,远处奔跑的马群,山河的心情一下子辽阔开朗起来。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匈奴人被大汉铁骑逐出河西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祁连山牧场,他们在迁徙途中,一路吟唱这曲悲歌。

  失去了这里后的一两百年,匈奴就被汉人打的四分五裂,北匈奴跑到欧洲去蹂躏白人,而南匈奴被汉族同化殆尽,彻底消失在历史中。

  由此可见,这里在当时是何等的水草丰美!何等的兵家要地!

  山丹军马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皇家马场,它的第一任厂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冠军侯”霍去病。

  公元前一二一年,霍去病第二次帅军征讨河西,把整个匈奴部落赶出河西走廊,随后在此建立了山丹军马场。

  看着远处雪山下一群群奔跑的骏马,牛羊,两千多年前,十八岁的霍去病就是在这里率领着一万铁骑纵横于河西群山之间,想到霍去病的年少勃发,为汉人立下的不世之功,山河豪情顿起,直想高歌一曲!

  一旁的央视摄制组见到山河难得的神情雀跃,兴致勃勃,便凑趣的上前问了一句,

  “山河,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这么激动?”

  山河看了看央视记者,微微的笑了笑,脑子里想起了自己的猜测。

  这两天他有些看明白了,这次敦煌―丝路文化交流座谈会为何如此隆重,一路过来,各政府部门都对他们殷勤招待,前两天的央视《新闻连播》甚至都有关注报道!

  估摸着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有关,“一带一路”看来已经在国家的长远战略规划布局里了,而文化交流只是其中的先行动作。

  这番思考只在瞬间,他转头看着远方的雪山、马群,笑着对记者回答道:

  “我看到了两千多年前,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铁骑纵横捭阖,随后建立了这个功勋卓著的军马场,华夏的汉人王朝就此形成,并源远流长!”

  一旁的BBC记者能听懂中文,但对华夏的历史一窍不通,随之发问道:

  “丘,这个地方只是一个牧场,在华夏应该并不少见,有这么大的意义吗?”

  “当然有!”

  山河点头给这几个外国人科普道:“自汉朝起,这里就是各朝各代军马的最大产地之一,西汉能把匈奴赶往欧洲,这里的贡献极大,后来,炀帝杨广也曾西巡张掖、御驾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二十七国王公使者,亲临此处,并领昭下令在此设牧监,牧养官马。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命太仆张景顺在此主持牧马事业数十年年,在唐代养马极盛时期逾数十万匹以上。

  直到清嘉庆年间,这里还能有十几万匹军马的产出,这里为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立下了极为关键的功劳!”

  霓虹记者对河西走廊更为了解,NHK正在拍摄一部大型纪录片,讲述的就是华夏西北的文化和历史,

  “看来山河君对‘冠军侯’霍去病十分着迷,你们倒是有共通之处,同样的年少即名动天下,只不过他是征战在沙场之上,你是驰骋于文化领域!”

  山河瞥了眼这个霓虹记者,特么的小鬼子没安什么好心,这是标准的捧杀,古往今来,有几个人敢和冠军侯霍去病比,随口把话题带走,

  “冠军侯的功绩无人可比,两千多年过去了,战争已经远去,世界的主流是合作交流,这是全人类的共识,我们都在为东西方的合作交流做出自己的努力!”

  …

  在祁连山的两天时间里,山河过得异常的有滋有味,这里隔绝了外界的种种纷扰,

  习惯了身边的摄制组跟拍后,山河露出了年轻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一面,骑着马肆意在草原上奔驰游玩。

  今天的祁连山仍然是“牧区江南”。苍穹之下,靠近雪线的地方,有着优良的天然牧场,在白雪映照、青草覆盖的祁连山腹地,生活着不同的少数民族牧民,他们的帐篷星罗棋布,炊烟袅袅升起,牛羊在山川间三五成群,宛如世外桃源。

  这令山河陶醉其中,难以自拔!

  可惜两天的时间转瞬而逝,与会人员乘车移师最后的目的地敦煌。

  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

  敦煌处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在华夏历史的长卷上占有极为光辉的篇章。

  这里最出名的莫过于“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了。

  而座谈会的下榻之处就是莫高窟国际会议中心。

  怀着瞻仰和膜拜之心,山河靠近了这个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之地。

  莫高窟始建与何时难以考证,多数学者所同意的观点是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三六六年,乐和尚在莫高窟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

  野史所记,“莫高窟者,厥前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与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

  至此起,历经北魏、隋、唐、宋、西夏而讫元代,整个建造时期跨越了千年,几乎所有的华夏朝代都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这里记录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是华夏文化的浓缩精华所在,几乎所有的文人都以此处为圣地,所有的艺术家都希望在此研究吸取精华,她给华夏人留下的遗产是无穷无尽的。

  不仅是艺术的天堂,也是大众的向往之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太多了,虽然一零年还没预约限流,但每天最多只售出六千张门票。

  景区售票点常年都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座谈会与会人员自然享受着特别的待遇,他们不仅下榻于景区,敦煌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还为其准备好了一整套参观考察流程。

  从珍贵文献,出土文物,壁画研究等各方面,给与会人员介绍了敦煌丝路文化的整个发展史,为研究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时,座谈会才进入了真正的座谈,各位文人有许多虽然都不是第一次来到莫高窟,但如此完整丰富的参观考察经历让大家都兴致高涨。

  山河更是全身心的被吸引到这些文化瑰宝中。

  特别是面对着一幅幅壁画,山河被古人的创意和表现力震撼了,他体会到了华夏文人对莫高窟推崇痴迷的源头。

  华夏人在书本中所学所见的文化知识仿佛都蕴含在了这一幅幅饱满的画作里。

  用想象和颜色绘制的“经变画”“故事画”,通俗易懂的解释了经书上的晦涩经文,画作里的各种佛陀和奇珍异兽,种种净土佛国,内容丰富之极,万花筒般的展现在眼前。

  壁画极注重写意,这些无名的古代画师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没有刻意模拟,更不是再现某种景象,而是将内心不经意流露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自由流露的表现,来源于华夏传统的生活和思想。

  同时又加入了西方传入的美学认知,形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故事性极强的画作。

  通过这些壁画,山河甚至能在脑海里重现古代人在敦煌的种种生活场景。

  经历漫长的岁月,在敦煌壁画上,我们依旧能够看到东西方不同的线条,一深一浅地显现着各自的光芒。

  古人奇思之驰骋纵横,让人目眩神移。

  山河产生了就此常驻的冲动,他为华夏古人的创意和想象所着迷了。

  而这些东西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对于山河来说,写作和电影就是一幅幅画面,这些壁画的形象意境和颜色搭配给他带来的想象和灵感源源不断。

  他甚至开始重新考虑《瞬息全宇宙》和《少年易的奇幻漂流》的构图和画面。

  尤其是《少年易》,山河已经完全抛开了李安的电影画面,莫高窟的壁画给了他更多的想象和选择。

  山河十分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来到这里,如果能早点看到这些壁画,或许《少年易的奇幻漂流》会是另一个模样。

  会不会更好山河不敢肯定,但一定会更有创造性,更符合自己的审美!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11.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11.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